跳到主要內容

兄弟姊妹共同繼承房子,意見喬不攏怎麼辦?賣給他人、共有物分割等4種法律解方

兄弟姊妹共同繼承房子,意見喬不攏怎麼辦?賣給他人、共有物分割等4種法律解方

父母在生前多想一點,子女的煩惱就少一點!
文 / 50+FIFTY PLUS    
2022-01-01
瀏覽數 182,250+
兄弟姊妹共同繼承房子,意見喬不攏怎麼辦?賣給他人、共有物分割等4種法律解方
圖/50+FIFTY PLUS

文/陳莞欣 圖/Shutterstock

編按:和兄弟姊妹、親戚一同繼承房子,大家對老家該留、該賣有不同想法,怎麼辦?地價稅和房屋稅,怎麼計算?若有人的持分被法拍,其他共同繼承人該怎麼搶救祖產?律師提出4種法律建議,化解潛在的衝突,讓大家皆大歡喜。

父母好意留下的房產,卻變成兄弟姊妹爭執的導火線?

日前有新聞報導,一位老先生過世後,留下一棟價值超過千萬的老屋,由4位子女共同繼承。由於兄姊各有家庭,手足當中,只剩未婚的小弟住在老家。但繳稅時,小弟卻認為其他人也該平分地價稅、房屋稅,讓兄姊相當不滿。此外,當房子由多人共同繼承時,有人想賣、有人不想,意見不合的情況也時有所聞。

元鴻法律事務所律師陳慶鴻、楊媛婷指出,在實務上,土地、房地產因為代代傳承,產權愈分愈細的情況並不罕見。一塊土地,可能有上千、甚至上萬位地主。複雜的產權不僅導致土地和房產難以利用,也容易造成共有人之間的紛爭。

和他人共同繼承房產或土地,該注意哪些事情?倘若大家對房產、土地的處置有不同想法,如何避免紛爭、圓滿解決?

繼承房產必知!「分別共有」與「公同共有」,差在哪?

楊媛婷指出,繼承人在討論如何處理房產以前,需先釐清什麼是法律定義的「共有」。法律上的「共有」有2種:公同共有和分別共有。想登記分別共有,在辦理遺產繼承時,須經所有繼承人協議。若沒有經過這道手續,則各繼承人對遺產均為公同共有。

公同共有和分別共有,在法律及稅賦上有很大差異,但一般人往往難以理解。陳慶鴻舉例說明,假設一棟價值1500萬、位於信義區的老屋有3位繼承人小明、小美和小華,一年需繳交的地價稅和房屋稅總和為1500元。在公同共有的情況下,如未推選管理人,則3人均為房屋稅、地價稅的納稅義務人。

每年,國稅局會通知3人這棟房子的房屋稅和地價稅金額。當大家都不繳稅時,小明、小華和小美會同時收到欠稅傳繳通知。且3人不能主張自己僅有1/3的產權,只要繳500元的稅款。

法律規定,『公同共有人對全部應納稅捐負有連帶責任』。只要3人繳交的總額不到1500元,國稅局就會持續向他們追討。

楊媛婷指出。

而分別共有,則是3人各自持有1/3的房地產「持分」,各自需繳交1/3的房屋稅、地價稅。換言之,小明、小華和小美分別只需繳交500元的房屋稅、地價稅。辦理分別共有,較能清楚地釐清所有繼承人的權利義務。不過需注意的是,戶籍已遷出老家的人,需繳交的房屋稅、地價稅,可能不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

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

共同持有房子麻煩多,零碎的房屋產權怎麼「用」?4種可能的法律解方

人多嘴雜難辦事,多人共同持有的房產、土地難以利用,甚至可能因為繳稅問題,引發親人之間的嫌隙。零碎的房屋產權,該如何整併、變現?

陳慶鴻提出,法律上可能的解方有4種:

1. 以市價將持分出售給其他共有人

將自己手中的持分賣給其他共有人,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以前述案例來說,小明可以用500萬的價格,將自己手中1/3的持分賣給小華或小美。但前提是3人已辦理分別共有,如果房產在公同共有的情況下,無法交易持分。

但需注意的是,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二親等以內親屬間的財產買賣以贈與論。賣方除了土地增值稅,也會被課徵贈與稅。

根據財政部公告,2022年起,每人每年的贈與稅免稅額為244萬。以小明和小華的交易為例,因為金額超過244萬元,需要另繳贈與稅。除非兩人能向國稅局提出「已支付價款之確實證明」,證明小華確實有付款給小明,且該筆款項也不是由小明借給小華,或提供擔保向他人商借而來,才有可能免繳贈與稅。

2. 以持分抵押質借貸款

房地產或土地的持分仍然具有客觀價值,故依照法理而言,持分也可以作為抵押品而向銀行申請貸款,並且可以讓閒置的房產、土地變現為現金流。但陳慶鴻指出,由於擁有持分不代表可以實際利用不動產,因此,除非是極有價值的土地或房產,實務上很難單以持分成功貸得款項。

3. 多數決後合法賣給他人,平分價金

共有人對房產、土地的處置方式有不同想法,怎麼辦?

依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共有土地或建築改良物,其處分、變更及設定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產役權或典權,應以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行之。但其應有部分合計逾三分之二者,其人數不予計算。」

簡單來說,當共有人當中有過半數的人同意,且其總持分也超過一半時,就可以合法將房產、土地賣給他人。例如,小明、小華想變賣掉老家,但小美不願意。由於人數和持分已經過半,小明、小華仍可以將老家賣給他人,事後再將賣屋所得按照持分比例分給小美。

但需注意的是,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四項規定:「共有人出賣其應有部分時,他共有人得以同一價格共同或單獨優先承購。」換言之,小明和小華在出售老家前必須先寄存證信函通知小美,確認她是否有意以和外人相同的條件買下兩人的持分。如果在期限前,小美回覆拒絕承買或沒有回覆,小明和小華就可依法將老家賣給他人。

4. 向法院聲請「共有物分割」

不論是公同共有或分別共有,也不管每個共有人持分多寡,任何一位共有人都可以向法院訴請「共有物分割」。而實務判決中,常見的分割方式有「原物分配」、「原物分配兼金錢補償」及「變價分配」等3種。

以前述小明、小華、小美的例子說明,嚴格的原物分配,是指把東西分成3份。例如土地切成3塊,一人分1塊。但因為房屋不能切分,只能原物分配給某一人,再由他以價金補償其他兩人,這就是「原物分配兼金錢補償」。

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

因此,若小明向法院聲請共有物分割,法院會先對房產和土地進行鑑價。鑑價結果出爐後,法官會進一步詢問小華、小美,是否有意願分割特定的部份,或是願意買下其他人的持分?如果大家都不願意出錢,就會進入變價分配的程序。

所謂變價分配,即是將土地、房地產執行法拍,再將拍賣所得價金按持分比例分給所有共有人。例如,信義區老屋經法拍以1500萬成交。扣除拍賣所得費用,小明、小華、小美可各自分得約500萬元。

陳慶鴻指出,

共有物分割是強制消滅房產共有關係的手段,自家人顧及情面,通常是無法協議才會對簿公堂。但若共有人破產、名下財產被法拍,持分流入外人手中,就很難說了。

他舉例,在法律實務上,有特定人士是以共有物分割之方式謀取利益。依據法律規定,共有人的持分再小,都可合法聲請共有物分割。而其他共有人就得跑法院,實際居住於該房屋之人更可能失去住所。如此一來,房地產的共有人可能須出資買下特定人士的持分,以免影響居住其中的人。

以前述信義區的老屋為例,3位共有人中,可能只有小美仍住在老家。但小明不幸破產,持分被法拍落入特定人士小強手中。若小強向法院聲請共有物分割,小華或小美至少要出500萬買下小強1/3的持分,才能保住安身之地。但若小華或小美無力拿出500萬元,法院判決變價分配,則老家將被法拍,小美也只能拿到500萬元,流離失所。

陳慶鴻進一步指出,即使小強不聲請共有物分割,也可能採取其他手段。例如,起訴請求小美必須支付租金、或要求使用共有物等。藉由這些手段,最終目標是讓小美買下他手中的持分。儘管這些手段不近人情,但在法律上一切合法。

楊媛婷提醒,若共有人的持分被法拍,其他共有人可到法院投標。即使沒有得標,共有人也有優先承購權。例如,小明的持分被法拍,共有人以外之人以500萬的出價得標,小華和小美仍有機會用同樣的價格買回持分,避免老屋的持分落入他人手中。

陳慶鴻坦言,前述4項法律手段,都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繁瑣程序。此外,「有時使用這些法律手段,也會造成家族間的紛爭及分裂。」

因此,他建議手中持有房產、土地的人,生前要盡可能做適當的處分。例如,在沒有違反特留分規定的前提下,遺囑可指定將不動產留給單一繼承人。否則,時間愈久,產權只會愈來愈複雜。零碎的持分不只難以利用,持有人還必須繳稅,甚至可能影響申請社會福利的資格。父母在生前多想一點,子女的煩惱就少一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南科區段徵收農地為何成為市場熱門標的

      欲了解更多,歡迎電洽  郭志誠 0938-188-881 南科區段徵收農地為何成為市場熱門標的 「免贈與稅」與「免房地合一稅」的節稅好項目 節稅關鍵一 免徵房地合一稅 房地合一稅裡面只有兩樣東西的買賣,不用繳房地合一稅。第一,公共設施保留地。第二,農地的交易。區段徵收農地的交易,農地農用不課徵土地增值稅,免房地合一稅,最高免除 45% 的利差課徵。 節稅關鍵二 免課徵贈與稅 假設一位高資產的人,手上「 1 億元現金」要轉給子女時,需要課徵 20% 贈與稅,總共 2000 萬元。假設一樣的現金,購買 1 億元的農地,買完之後直接贈與給小孩,需要課徵的贈與稅是「零」。 雖然,免徵贈與稅,是有條件的 : 在五年內不能買賣。 如果購買 1 億元的農地,贈與子女,然後在五年後賣出 4 億元。等同成功轉移 4 億元給自己的子女,免房地合一稅,免贈與稅。 即使五年內他的小孩把這塊 1 億元的農地賣了,課徵的稅會以「贈予時間的農地公告現值計算」。相對於前面提到的贈與稅或是房地合一稅,真的少很多很多。 禁止轉移與重新配地是投資考量關鍵點 區段徵收一開始實施到都發局,然後到地政局,地政局會後續規劃權利計算的時間點,提前公告在什麼時間點之前要「禁止移轉」。 在「禁止移轉」 ( 簡稱「禁轉」 ) 期間是完全不能做任何過戶的手續。 禁轉之前農地還是農地,重新權利計算配地後,原本的農地會轉成工業用地或是商業用地與住宅用地。一旦土地項目不再是農地,獲利部分就要課徵房地合一稅,可能是 15% 、 20% 、 35% 、或是 45% 。雖然說,配地後因為土地項目變更,土地價值會增加,但就會需要考慮房地合一稅的課徵金額,考慮賣出時機。 根據國稅局對房地合一稅的解釋,「取得成本並非以贈與人最初購買價格認定,而是以受贈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按政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之價值計算。」繳交房地合一稅的土地成本計算並非贈與者的買賣成本,這個部分也要一併考慮進去。 如果是為了贈與子女的財產移轉作目的,還是建議在子女「持有五年後」與「禁轉配地前」就出售,才能免徵贈與稅與房地合一稅。 禁轉前也會是販售好時機,因為建商會有建地的需求,會開始收購禁轉前的土地,好取得重新配地後的最佳位置。 是否取得土地農地農用證明 根據房地合一稅規範,

TEST

農地傳承,可以免稅?

  在家族傳承的資產類型之中,經常會討論到農地與一般土地的課稅規定是否相同?是不是免稅?免稅項目有哪些?最近,也因疫情關係,引發民眾為休養生息,希望買個農地自行耕種蔬果等,也可蓋個農舍當成休憩的地方。因此,為解開讀者對農地的諸多疑問,請詳以下說明。 農地傳承,可以免稅? 一、遺產稅及贈與稅免稅 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規定:「下列各款,應自遺產總額中扣除,免徵遺產稅:…六、遺產中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及其地上農作物,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承受者,扣除其土地及地上農作物價值之全數。承受人自承受之日起5年內,未將該土地繼續作農業使用且未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恢復作農業使用,或雖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已恢復作農業使用而再有未作農業使用情事者,應追繳應納稅賦。但如因該承受人死亡、該承受土地被徵收或依法變更為非農業用地者,不在此限。」 同法第20條亦規定:「左列各款不計入贈與總額︰…五、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及其地上農作物,贈與民法第1138條所定繼承人者,不計入其土地及地上農作物價值之全數。受贈人自受贈之日起5年內,未將該土地繼續作農業使用且未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恢復作農業使用,或雖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已恢復作農業使用而再有未作農業使用情事者,應追繳應納稅賦。但如因該受贈人死亡、該受贈土地被徵收或依法變更為非農業用地者,不在此限。」 因此,農地因繼承或贈與可免徵遺產及贈與稅,但必須符合以下三項要件: (一)贈與或繼承對象必須是民法第1138條所訂之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二)該農地必須取得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三)該農地自承受後五年內,仍須繼續做農業使用,如有違反,仍會被國稅局追繳遺產及贈與稅。 二、土地增值稅免稅 依據土地稅法第39-2條規定:「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移轉與自然人時,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前項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土地承受人於其具有土地所有權之期間內,曾經有關機關查獲該土地未作農業使用且未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恢復作農業使用,或雖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已恢復作農業使用而再有未作農業使用情事時,於再移轉時應課徵土地增值稅。前項所定土地承受人有未作農業使用之情事,於配偶間相互贈與之情形,應合併計算。」 故自89年1月28日土地稅法修正施行起,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移轉與自然人時,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並由權利人及義務人於申報土地移轉現值時,於土地現值申報書註明農業用地字樣